魅力华西

更新时间: 2019-07-05 03:40:27来源:杨艺 作者:编辑:杨艺

大地之子——写给吴仁宝

□李朝润

你的额头刻满了艰辛,

也刻满了风雨,

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

把阳光凝聚。

不高的身躯,

却伟岸地崛起“中国第一村”的名字,

你走过的历程,

就是一部鲜活的当代农民创业史。

吴仁宝的底色是农民,

是真正的大地之子。

正是在这样的底色上,

你重建了华西山河,

改变了华西人的命运,

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奇迹。

吴仁宝,

你不拿最高的工资,却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你不拿最高的奖金,却付出了最多的精力;

你不住最好的房子,却拥有最宽厚的心地。

吴仁宝,

你把应得的1亿5千万元奖金全部留给了集体,

你献出的何止是巨额的财富?

更献出了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情意。

在你的影响下,

你的儿子一亿元奖金也分文未取。

在你们一家人的眼里,金银只有留在人民中间,

才能生长出世世代代的富裕。

以你的名气,

凭你的实力,

你的后代完全可以漂洋过海,

在那些繁华的城市里潇洒而舒适地定居。

但你没有这样做,

你所有的子孙都留下来做了农民,

他们将一生一世扎根华西、建设华西、服务华西,

时时刻刻地为华西人民谋利益。

“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这是一个大地之子的为官真谛;

“和党保持一致,和人民保持一致”,

这是一个大地之子带给我们永不褪色的启迪;

“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

这是一个大地之子以其独有的智慧,

对自己五十多年的创业实践所作出的丰富而生动的诠释。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吃三顿”,

这朴实的话语,

包含着多少哲理;

“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这形象的比喻,

给人不尽的感悟和思绪。

穿过花香鸟语,

漫步在令人向往的农村都市,

我们沿着一栋栋别墅寻找,

探访老书记的足迹。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

在一间已经十分陈旧的老屋里,

我们仿佛真切触摸到你构建百年大华西的美丽梦想,

近距离感受着你的体温、心跳和呼吸……

看,又一个黎明照亮了华西,

那辉煌矗立的金塔上,

升腾萦绕的,

不仅是共同富裕的喜气、福气、祥和之气,

更有一种来自草根的浩然正气!

吴仁宝,

你没有离去,依然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用一口浓浓的乡音,

向我们讲述,

什么才是人民幸福?

什么才是社会主义?

什么才是生命的内涵和意义?

在你的凝望中,

率先奔小康的华西,

正迈开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履。

你耕牛一样的品质,

永远给华西人奋斗的动力;

你香樟一样的精神,

永远在龙砂山葱绿。

吴仁宝,激励着我们不断跨越前行,

你,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鲜红飘展的一面旗!



诗让我们有了灵魂沟通的平台

□王志清

致吴仁宝

你是诗人,真正的

人称你“农民思想家”

人称你“农民政治家”

人称你“农民语言大师”

可为什么没人把你与“诗人”联系起来

二十年前我来华西村

你用你很难听懂的方言告诉我

你就是个诗人

你幽默诙谐

顺口溜出的平上去入的节律  

让我触摸到诗的内核

我一时联想到初唐白话诗人王梵志

其实,王梵志真不及你深邃

我自2019年的初夏走来

此来华西,看到你

还是那熟悉的微笑

从内心深处开放出来微笑

以蜡像的凝定

凝定成一段历史的壮丽

活生生地伫立在村史馆里

让历史在你的微笑里走过

你是诗人

虽然你从未有诗的名义的发表

你的那些“箴言”形式编辑的箴言

则成为我们灵魂沟通的平台

因为这就是诗

如今,你就这么宁静地伫立着

哲理诗的宁静

诗的隽永与永恒

真正的诗人,是他的人走了

而诗却永远活着

而不是人还没有走,诗却死了

你是个诗人,真正的

箴言是诗

华西是诗


永远永远地活着的诗 

致吴协恩

你从吴仁宝手中接棒

连他诗的才华也一起接过

或者说,你身上原本就有着老书记的诗基因

在华西的诗歌研讨会上

你说诗遇上了华西

你又说诗是生产力

你还说诗就是梦

这让我惊讶不已

你似乎不仅是诗人

还是个诗论家

你领我去登观景台

诗歌让我们一同登高

以每秒10米的速度

35秒就上到328米的高度

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在华西至高点

触摸中国农民的高度

也触摸到共和国的高度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

我问台下听众

华西村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第一村”

答案很简单,因为

他们的新老书记都懂诗

台下先是静穆,旋即掌声爆发

我站在高于我家乡狼山三倍的平台

我在华西俯瞰

俯瞰生长金银也生长诗的华西田园

俯瞰华西人诗意地栖居的村落房舍

你在我的身旁说

老书记给我们留下了物质的高楼大厦

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想的高楼大厦

我是在观景吗

我是在读诗

共和国诗册里的一首平常而壮丽的诗


华西村两首

□麦阁

华西有金

我真是孤陋之人

穿越城市的街巷之后

在长江边

一幢高楼,以金光发亮的金塔形式

伫立眼前

登上金塔。中国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触碰到一个人柔软的内心

我祝福过天下的事物,当然

我也祝福金色衣裳般的阳光

披在我为之喜悦的土地上

我尽力保持一个陌生人的姿态

华西需要一双陌生的眼睛

来搬运

更多喜悦

华西的灯火 

从最初的田野上

涌现出来的璀璨灯火

像遥远童年

无数眨呀眨的眼睛——

每一双眼睛

我都熟识,亲切

每一双眼睛

我都能读到藏在其中的

彩色温暖的梦

与微笑


走进华西

□黄东成

华西!华西!

一片富得流金溢彩的土地,

灿烂了长江三角洲

灿烂了锦绣苏南。

走进华西,

我看到了中国新农村灿烂明天。

打开华西奋斗史,

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制长卷,

字字都是务实求实,

章章都是改天换地。

凭着华西人的才智,

凭着中国农民勤劳的传统,

因地制宜的设计,

坚韧拼搏的信念,

没有工业基础,

矗起了一个个现代工业实体,

纺织,化工、钢铁,烟酒……

没有矿藏资源,

乡镇企业雨后春笋一般

茁长在中国的兴农辞典。

华西铨释社会主义,

富裕的欢乐,

发奋的实干,

终于,白纸上写出了

中国农村走向小康的现代诗新篇,

绚丽豪华的农民别墅,

幽静雅致的农民公园,

家家电器化展示风采,

户户小轿车消费超前……

一道中国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老书记的铭言说得好:

一村富了不算富,

全国富了才算富。

富了的华西有责任帮扶全国农村,

华西精神已在东北西北花开烂漫,

引得好奇的五大洲竞来造访,

外国元首都纷纷为之唏嘘兴叹。

诗,就应该像华西人这般写,

心血拌着真情,

摒弃晦涩空喊,

世纪航船驾着新时代大潮乘风破浪,

诗行间,永远奔腾着

人民创造力前景无限。


吴仁宝,一个建造农民天堂的名字

□孙 思

我以天为高,地为广

云为边界,河水为墨

在这个初夏,绿色盛开的季节

重重地写下一个名字

在我年少时,被想象升华成

无数个比喻的名字

被今天大华西三万多人

目光含着,嘴里念着,肩上背着

怀里藏着,让他们的怀念

没有尽头的名字

一个建造农民天堂的名字


茅草房、泥垛墙

半月不雨苗枯黄,羊肠小道弯又曲

一场大雨白茫茫

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华西

弟弟饿死,穷得只念过三年私塾

一米五九的身高,仿佛是那个年代

瘦小的缩影

吴仁宝,这个我没有见过

却听到和看到,万千次的名字


在一幢旧式二层楼的住宅

我看到了吴仁宝 

用硅胶做成的吴仁宝

每一根头发都可以细数的吴仁宝

他微笑的眼睛,他的手臂,简朴的白色衬衫

比真人更真人的吴仁宝

如一张黑白水墨

带着一场大雪的清冽

清清白白,立在我的眼前

让这一刻的我,热泪盈眶


朱蕴海说,当硅胶雕塑空运回来

打开包装箱的刹那,她禁不住痛哭失声

那一刻她真的以为,他们日思夜想的老书记又回来了

当她看到老书记手边,放着六个煮熟的鸡蛋

电话了广东那家雕塑公司

公司领导说,他们怕老书记路上饿着

就煮了六个鸡蛋,放在他手边

让他饿了,自己拿着吃

这家公司跟华西没有任何业务往来

只是听说了华西的故事

要求免费做一尊老书记雕塑

朱蕴海说的时候,泣不成声

而泪早已不知在何时,挂满我的脸腮

她还说,当村里人

九十年代住进别墅时

他和妻子却在这座陈旧的小楼

一住三十八年


这是一条很长的路,比长征路更长

从1961年人均分配53元的一个落后村

建造成“天下第一村”

在这条路上,吴仁宝走了52年

拼搏了52年,他的精神亦如长征精神

其顽强的长度,何止两万五千里

何止现今的五大洲、四大洋

从田埂上走来的吴仁宝

脱不去双腿泥的吴仁宝

一根扁担,两个肩膀威震神州的吴仁宝

曾圆过所有来过华西的

中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梦中的月亮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

90年代造城的吴仁宝

50年典型不倒的吴仁宝

率先亩产超吨粮的吴仁宝

25年创出300个华西的吴仁宝

让华西以100亿元速度递增的吴仁宝

一个小村年创20亿元纯利的吴仁宝

让80岁以上老人,住着总统别墅的吴仁宝

让华西股票上市成功的吴仁宝

十年跨越一个时代的吴仁宝

让华西遍布钢铁、纺织、材料、商业的吴仁宝

让金塔、公园、金牛、博物馆、龙希国际大酒店

数次破全国乃至世界首创的吴仁宝

把自己最小的儿子

送给村民孙天良的吴仁宝

让大门口修鞋的残疾人进厂

送他400米住宅楼房的吴仁宝

惯于用太阳磨刀,用慈悲洗心的吴仁宝

是舍己取暖的烛火


帮带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

组成有青山、湖面、高速公路

航道、隧道、直升机场乡村的吴仁宝

帮助西部10万人脱贫、奔小康

让一个个具有“吴仁宝模式”的“华西村”

在宁夏、黑龙江、江西等地

遍地开花的吴仁宝

从来没有一间办公室

工厂车间,农村田埂、托儿所的小板凳

农民家里,都是他解决问题

现场办公的吴仁宝

谁额上的青丝与白发,衣上的皱褶

没有他的抹平与剃度


今天,站在华西

我们就会怀念,那双曾经裹满泥土的脚

朴实的身着粗布的身影

他的目光向南,如同沉默的太阳

如同指南针,如同帆

他的身后

改革号子,吹起浩大的波浪

平地涌起的高楼、宝塔、别墅

包围了村庄和河流

今天,在华西

下弦月起身,目睹白驹过隙

目睹每一个夜半

在村里、在公司门口、工厂车间

他依然夜巡的身影


今天的华西

经过他脚下的每一条路

经过他目光温暖的每一棵树

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天的太阳

每一个夜晚,犹在

每日里,他们依然能看到

龙希大楼的顶部,那颗熟悉的头颅

总是与朝霞一起升起

地平线上,他的目光每日依然如太阳

看着他们,照着华西

每个夜晚,他都如同满月

在华西的每一个屋顶

升起


今天,华西还在往前走

那个当年被吴仁宝送给孙家的小儿子

他最疼的儿子,吴协恩

他接替了他的父亲吴仁宝

不仅仅是接管,还有继承

继承吴仁宝的血脉

继承华西永不褪色的精神

这是又一个怀揣白云的名字

怀揣蓝天,怀揣河流,永远不停息的名字

行走如风的名字

今后五十年,今后一百年的华西

他的慈光,将又一次铺天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