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中国 筑梦新时代 华西村举办第四届文化艺术节

更新时间: 2019-12-05 02:22:22来源: 作者:编辑:杨艺

从11月底开始,由华西村文联主办、龙禾文化承办和华西霓虹协办的第四届华西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这是一场村民、职工的文化盛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既有感恩茶会雅集、华西人书画、摄影作品展示(并进行评选)、德必文创园文创市集,更有11月30日两场重磅的艺术启蒙魔术剧《美术馆奇妙夜》。


祖国颂

□华西实验学校 白育涵


祖国,您是那样伟大。

您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您在白色的画板上刷上了一层绿漆,

您用鬼斧神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看,黄河、长江那奔腾不息,

永不停止咆哮,

像是为新中国献上一份高亢的乐曲;

黄山那三棵挺拔的松树,

在寒风的嘲讽和断崖绝壁的恐吓下,

依然矗立在山边,

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祝福;

珠穆朗玛峰也是高耸入云,

如巨人一般屹立在祖国的土地上,

像英勇的战士在保驾护航。

祖国,你是那么美。

清晨,旭日缓缓升起,

风吹拂着杨柳,

小溪清澈见底,潺潺流水,

熟睡的花朵听到黎明的呼唤,慢慢抬起头,

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

我跟随光的指引去追寻梦想,去为祖国贡献力量。

祖国,新的世纪,新的希望,

我愿与祖国共进步,

去追寻梦想,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我爱你!


十年忆

□华西钢铁  吴涵


酷暑炎炎七月时,

茫然戚戚别南师。

返乡难却金陵事,

白手觅业再开始。

年华好景笑我痴,

夜以继日酬壮志。

沐浴春风幸福地,

奋斗青春作长诗。


注:

1、戚戚:形容郁闷或伤心的样子。

2、却:拒绝、不接受。

3、年华好景:具有双重含义,既可以形容刚毕业后胸怀大志的岁月,又可以比喻当时的周围环境或亲戚好友。

4、沐浴春风:比喻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

5、幸福地:指代华西。


礼赞新中国 筑梦新时代

□华西实验学校 蔡红林


中国大地上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华西村。每个人第一次来到这儿,都会产生错觉:这是一个村子吗?这明明就是个城市啊!正是因为有吴仁宝爷爷和每一位华西人的努力与坚持,才成就了现在的华西。

我是一位外地来的学生,来到华西,不仅仅是对这旖旎无限景色的爱恋,也被华西的教育所吸引。吴仁宝爷爷有一句金句:鼓了钱袋子,不忘小孩子。如今,这一句名言仍然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而且每一位老师都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老师。

傍晚,阳光有些枯燥,我仍在教室里写作业,作业中遇到一道难题,不知如何是好。渐渐地,心里开始着急了起来,望着外面归西的太阳,看着手中没有任何进展的题目,心情无比的焦虑。走廊里传来了一阵阵脚步声,一个人影悄悄地落在我的后头。“怎么啦?”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我回头看了看,原来是准备要回家的一位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非常年轻,她卸下背上的包,随手拿了个椅子,轻轻地坐在我旁边,一步一步地帮我解析。窗外,阳光暖暖地照在我和老师的身上。那一幕,永永远远地烙印在我的心里。我想,我要为那位老师点一个大大的赞。

58年前,华西也如同别的小村子一样,穷困潦倒,有些人家甚至几天都揭不开锅,但在吴仁宝爷爷的带领下,华西村开始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让如今的华西脱胎换骨,成为“天下第一村”。现在的华西,经济发达,在每条街道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场。华西也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建筑,例如:龙希大楼、金塔等。像当年的华西,有些屋子都破破烂烂,现如今,都温馨舒适,让每一个住在华西的人体验到家的温暖。

58年,华西的变化巨大,这都是一些爱国青年和国家栋梁的努力与坚持换来的,我想,我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像他们一样受到别人的称赞。


赞老书记 学老书记

□华西实验学校 徐玥


荆棘与花刺布满他的道路,

危险与困难充斥着。

那粗糙的双手,

拨开重重险阻,

闯出了一片天地;

那厚实的双脚,

踏平种种磨难,

开辟了一条直路。

一直是他!

不论多少昼夜与春秋,

他用汗水与心血浇灌,

他用时间与生命创造。

带领华西脱贫致富是他,

引导华西走向辉煌也是他。

吴仁宝老书记的一生,

非惊心动魄,

却非同凡响。

创新奋进,挑战命运,

是六十年代的老书记;

脚步向前,推动发展,

是七十年代的老书记;

运筹帷幄,目光深远,

是八十年代的老书记。

漫步校园,

大好风光因老书记而在,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就似这华西村,

逐渐发展壮大。

鸟语花香,

都忍不往赞叹,

华西实验大好风光!

啊!敬爱的老书记,

我们定不负您的期望,

好好学习,

好好做人,

像您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

像您一样成为民族的骄傲。


回忆里的稻花香

□华西村团委  赵珉斐


记忆最深的,是收稻时节。我没什么慧根,哪怕到现在,也搞不清水稻小麦,更不用说早稻晚稻了。只依稀记得,割早稻的时候,是极少能见到外公外婆面的。早稻需边割边打稻,紧接着,就要犁田插秧,大热的天,都抢着时间。有时跑到田里去找外公外婆,只能看到成片成片的稻田里,忙碌着的人影,扯着嗓子喊,多是没人回应的,只好怏怏地回家等着,经常的。今天的田野还是稻浪翻滚,等一觉睡到隔天下午,地里就秧苗成行了。很爱收晚稻,“有稻无稻,霜降放倒”,收晚稻就不用那么抢啦,找一大晴天,家里的大人们,腰上都别个镰刀,挎个竹篮子,放上水杯和干粮,说说笑笑地去田里割稻子,每到这个时候,外公外婆总是乐意把我带上。晚稻收割时节的田里已没了水,大人们一字排开,一人一次割六行,割六株后用手指隔着,再割六株为一手把,整齐的码在身后,堂娘娘们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把割下的稻子缚起来。孩子们是最开心的,撒欢地跑,也不用理会大人的骂声,比赛找稻穗子,谁捡到得多,就捧到大人面前去邀功,喜滋滋地得到个一句“细货有出息哩”,要么就是找田里各种小虫子,抓到就扯翅膀扯腿的,现在想来,依旧觉得残忍,可却是那时最快乐的时光。


等整片金黄的稻穗变成一茬茬整齐的稻桩,力气大的舅舅们把成捆成捆的稻子挑回家,舅妈们已经在门口的场上安放好了打稻机。轰隆隆的齿轮转动声,哗啦啦的脱谷声,大人们一只脚用力支撑着身体,一只脚用力踩着打稻机脚踏板,双手紧紧握住稻把,摁在滚轮上用力转动着,谷粒乱飞,一片欢腾。明明那个时候,在场上乱跑的我,总被巨大的声音震得耳膜生疼,被乱飞的谷粒刺得身上脸上到处痒痒的,可现在回想起来,满是挥之不去的稻花香。



肖建丰 《沁园春·雪》


孙永红 《春山无尽图》


李铭 《智慧》

邵菊英 《太平》


李思思 (9岁)


吴箬音 (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