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华西村学习有感

更新时间: 2020-04-24 08:35:23来源: 作者:编辑:杨艺

我有幸参加了延安市委组织部在华西村举办的全市乡村振兴培训班。此次培训,课程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学习期间,大家实地观摩了华西村、璜土村、红豆村、山联村、蒋巷村和新桥镇包括现代农业、村办企业、乡村治理、文化旅游等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聆听了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等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与延安各县(市区)学院互相交流经验。短短5天的学习,可以说收获很大、触动更深。


还记得,大约1998年苏陕结对帮扶。那会儿我还是黄龙县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无锡市大桥中学通过书信、书籍赠送等与我们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还记得多年前,观看《鲁豫有约》对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采访,让我对这位老书记敬佩不已。若干年后的今天,我能有幸来到华西村,身临其境学习感受这里的发展,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让我振奋激动不已。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和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党的信仰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通过“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把华西建设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的楷模和榜样。


乡村振兴,需要好班子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是当时江阴有名的贫困村。那时村民“吃粮靠集体、用钱靠自己”,地薄队穷人心散。正是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才从一个贫困村一步步发展为今天人人羡慕的“天下第一村”。大家无不感慨:“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很显然,老书记在华西村的发展中,起到了把方向、定全局、抓发展的作用,是华西村的福分。配强一个好班子、选准一只好头雁至关重要。吴仁宝老书记,他是一个善于研究政策的好带头人,他坚持天天听收音机,了解国家最新政策;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带头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他没有跟风,而是根据华西村实际,带领全村村民填沟造田,提高生产力,建电站、修水渠、暗中办起了小五金厂,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他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好带头人,他在1981年自愿放弃江阴县委书记职务,义无反顾地把青春奉献给华西。实现乡村振兴,好班子是决定性因素。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提升支部书记带头致富能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提高支部书记的个人素质、能力水平,才能让村集体真正焕发活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乡村振兴,需要好路子


江阴市目前所有村集体平均收入1398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江阴市村集体经济普遍都好,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学习华西而不照搬华西,都能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发挥优势、弥补短板。我对蒋巷村的党委书记常德盛印象深刻。他带领着昔日低洼闭塞、虫病流行的蒋巷村,通过改造低洼地,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四园一基地”,即蒋巷生态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率先实现了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50年来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常德盛将自己的理想和蒋巷村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全村过上好日子!选路子,我们要立足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集体参股,兴办绿色产业,积极搞好生产,集中力量解决农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优化环境,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带领全村建设农业生态园,解放生产力,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我认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支持,产业兴旺需要把握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应进一步盘活资源、完善保障机制、拓宽发展渠道。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走能人兴村之路,借助外力谋发展,通过地企合作、村村联手等形式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最终实现富裕。


乡村振兴,需要好机制


华西村的机制,比国有经济活,比个体私营经济强。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它成为一个攻不破的坚强堡垒。作为一个村,要凝聚人心、发展经济,一定要有一套科学严格的制度机制。民主促民生:“干不干”让百姓定,“怎么干”让百姓提,“干什么”让百姓选,“好不好”让百姓评。村务公开制让农民享有了知情权,村民议事制让农民享有决策权,民主管理制让农民享有管理权,民主监督制,让农民享有监督权。


我们村在主题教育中,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第二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自学、送学、集中学、研讨学,引导党员和干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刻内涵,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通过“抓学习、解难题、办实事、促增收”和“自治、法治、德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自治,让老百姓有了参与的活力,让村民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法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群众知法懂法,确保乡村社会和谐有序,村组织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德治,与乡风文明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改变内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生活,让村民从日常点滴中增强集体意识、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围,繁荣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把家庭建设和教育提高到安民治村高度。


富裕不是天生,贫穷不是根生。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怀揣梦想、脚沾泥土、心有真情。要主动肩负起为民务实的情怀和使命,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为百姓办事。分享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是理想,守在细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