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协恩的特色思维

更新时间: 2013-07-12 08:46:26来源: 作者:编辑:

7月11日的《农民日报》A5版《中国村官周刊》刊登了《吴协恩的特色思维》,本报全文转载如下:

胸怀

“一把手” 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我的理解是:不想“今天”想“明天”,企业明天的规划,才是你要考虑的头等大事。特别是不能做享受在前的“一把手”,而要做责任为先的“一把手”;不能做高高在上的“一把手”,而要做紧贴干群的“一把手”。一个“一把手”,最起码要做到两点:一要为下面去服务;二要为下面挑担子。只有这样,才能让手下的员工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去工作。

“难得糊涂” 10年前,我刚担任村党委书记时,对一句话很难理解。这句话就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我当时认为,搞经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怎么可以糊涂呢?10年后,当我再品味这句话时,感到确实是大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的:“一个人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工作中情商更重要。”

文化的融合 周边村通过“一分五统”的帮带,10多年来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认为,更为可贵的是,大华西不仅实现了共富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实现了文化的可持续融合。大华西干群认可“一分五统”、认可华西精神、认可共富之路,从而统一思想、提高素质,融入华西这个大家庭。

名利、工作与底线 作为一名领导者,有些要抛开,有些不能抛开。要抛开的是名利,不能抛开的是工作。当一个人真正把名和利看穿了,工作的心态也就更好了。作为个人来讲,我现在已不是为我一个人的面子而活,而是为全体大华西村民的幸福生活而活。所以,我一个人的底线不能再算底线,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我的最终底线。我想,如果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更好了,我们也差不到哪里去。

我是为华西打工的 我不管做什么事,主要把握两条原则:一是有利于百姓的,我肯定去做;二是有利于发展的,我肯定支持。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具体问题,再具体办,或者个别交流。过去,“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现在,“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今后,华西村不仅是华西人的,也是属于全社会的,而我自己只是为华西打工的。

转型

转思路 转型,是华西持久发展、不可动摇的一个大方向,虽阵痛难免,但势在必行。我的观念是:转型,首先要转思想,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准可能就是绝路。转型就是用更少的人创更多的效益,用更少的资源赚更多的钱。说白了,就是不能花大力气赚小钱,而是要花小力气赚大钱,最终就是要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主动转 转型,一定要早、一定要稳,一定要在企业形势好的时候主动转,而且精力越足越要转,不能等到形势不行了、精力不够了被迫转。华西如果10年前没有转,而是现在转,那一定会很难;如果现在还不转,等到10年后再转,那一定难上加难。因此,华西现在加快转型,可以说是正当时。

从量到质 华西经过10年转型,实现了“从数量向质量转,从体力向脑力转”,形成了“旅游服务、资源金融、物流储运、海运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5大板块。可以说,走过了起步阶段,迎来了收获阶段。接下来,就是要巩固战果、做强做优,争取在转型上“再上一层楼”。

百花齐放 我在各地培训班上常讲,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框定在一个模式是不会成功的,百花齐放才是成功的。我看,转型也是如此,不应该限定在某一领域,而应该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什么合适,就做什么;什么有效,就做什么。转型也不是丢掉这一块,发展那一块,而是巩固提升这一块,创新拓展那一块。

“持久战” 现阶段,传统产业要提升,提升什么?怎样提升?我认为,不仅包括企业管理的提升、技术含量的提升、产品档次的提升、人才引进的提升,还包括企业固定资产利润率的提升、人均创利的提升。就产品而言,我这个产品能否在质量上领先、价格比上领先、市场份额上领先;就企业而言,我这个企业是否在同行中有地位?是否在市场中有份量?是否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我要求各企业、各部门的经理,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上,既要看到成绩的来之不易,又要看到道路的坎坷不平,要准备好打“持久战”。

以效益论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总书记的这句讲话,让我们信心更足、底气更足。这些年来,华西一直朝着“淡化销售、注重效益”的方向前进,主要把握3条:一是不求做大,但求做实;二是不求做快,但求做稳;三是不求做多,但求做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金优势、体制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稳中求进、好中求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管理

统一思想 一个单位最难统一的是思想,但只要思想统一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企业搞得好不好,一要看人力资源用得好不好,二要看负责人的能力够不够。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既然作为一名经理或者一个主管,就应该对行业有全面的认识、对技能有熟练的掌握,特别是要了解和熟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是最根本的要求。

忙什么才重要 不管你是一个书记,还是一个委员;不管你是一位村民,还是一个职工;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也不管你担任何种岗位,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要明确自身应该忙什么,应该怎么忙?这就要首先明确责任。责任在哪里,心思就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成效就在哪里。

抓好了自然有“面子” 管理一个村庄,无论哪个方面,如果出了问题,就一定要抓。如果为了“面子”不去抓,最后连“里子”都会没有。我们就是要抓苗头、抓问题,不要担心“面子”,抓好了自然就有“面子”。作为个人来说,我希望能够了解每一个村民、每一个职工,也希望他们每一个人能够了解我,通过了解,达到更好的配合。

管得越少,成效越好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在某些方面,可能管得越少,成效越好。如果只习惯于相信自己,始终不放心他人,甚至粗鲁、过分地干预手下的工作,这就会使部下束手束脚,养成依赖的习惯,把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我总认为,差距只有自己找,改掉缺点就是进步。

用人

人才是关键 有了“华西村”这个品牌,再加上一批优秀的人才,华西还会实现裂变式的发展。我现在要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让每一个员工更加认可华西的价值取向,二是为每一个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只要用好一批人,用好一个群体,即使是我不会干的,可以让他们去干,这样就行了。长期以来,我认定一个行业,但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哪怕这个行业再能赚钱,我也不会参与的。

用人看人品 用人关键还是要看“人品”。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品”比“人才”还重要。为啥这样讲呢?如果有才无德,从短时间来看,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将来,对企业的反作用也会更大。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用人的辩证法 用好一个人,既要给他权力,又要给他责任;既不放大他的缺点,也不看轻他的优点;既要用有才能的人,更要用善用人才的人。最终目的,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

三个“不希望” 我这个人最认可的,也是一贯坚持的一条工作原则:分给你的一块,你把它干好就行了,我不会多问的;如果等到我来问你,那说明你已经有差错了。我这个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也有三点:一是办事人浮于事,二是遇事相互推诿,三是有事不敢担当。我这个人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人。华西人做事一定要两头保持一致:对上同中央及各级组织保持一致,对下同老百姓保持一致。

执行力“四要素” 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下属,也必须有切实的执行能力。遇到问题要及时汇报、发现不足要马上纠正、有了差错要敢于坦诚。汇报工作时要“实”,考虑问题时要“细”,贯彻精神时要“快”,完成任务时要“好”。

原则性与灵活性 我们做事情,一要有原则性,二要有灵活性。像用人,原则性就是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不能简单认为,逢年过节吃顿饭、发个奖,就是关心职工。归根结底,要公平、公正。给“一支笔”以监督、让“一言堂”能杜绝、使“一刀切”可防止;灵活性就是要制度管人、人管制度,实质应该是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不会限制人才、束缚人才,而是激活人才、人尽其才。像休息,原则性就是劳逸结合,既要工作好,又要休息好;灵活性就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安排。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关心。我认为,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工作干得好,奉献才更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追求

“百年老店”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使我有了新的启发:华西追求的不再局限于销售额,也不再是“百亿企业”或“百强企业”,而是追求“百年企业”,追求企业的健康长寿,力争保持100年不落后。作为村庄来说,就是要打造“百年老店”:一是经济发展要更加健康,这是“百年老店”的基础;二是人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这是“百年老店”的保证;三是环境保护要更加得力,这是“百年老店”的根本。这三块做好了,“百年老店”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教育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期间,我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实实在在地实现农村、城市教育均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有保障。在我看来,人的一生有3个学堂,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社会。家庭是第一位的,父母理应对小孩精心教育,小孩更要主动接受父母的教育。我们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只有先让他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真正让他们会办事、能干事、不出事。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等于一样富裕,一样富只能导致一样穷。但不管怎样,共同富裕这条道路,我们华西永远不会改变。这个过程中,既要关心弱势群体,又要鼓励能人团队。虽然方式、方法可能变化,但根基、底线永远不会改变。

任重道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到底怎样才能挑起这副时代赋予的重担呢?结合华西的实际,我们感到要抓好三条:一要避免误区,量力而行;二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三要因地制宜,富民为先。因为,建设新农村,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建成的,也不是五年、八年就能建成的,甚至需要数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样的一个宏伟目标。

“华西梦”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华西梦”是每一个华西人的梦。“华西梦”不仅仅是“富裕梦”,更是“素质梦”、“和谐梦”。我想带领全体华西人,把大华西打造成一个江南特色的“世外桃源”。我想,这个“世外桃源”应该具备这样六条标准:经济发展稳健、干群敬业奉献、素质提升全面、环境美丽整洁、共富实干为先、百年责任在肩。

信仰

“三个不动摇” 我也到“知天命”之年了。50年来,老一辈华西人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我这一生也将始终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二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三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共同富裕不动摇。

“三清三严三榜样” 对照中央提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华西的党员要带头做到“三清三严三榜样”:清醒头脑严要求,做党性坚定的榜样;认清目标严责任,做勇挑重担的榜样;清正廉洁严作风,做素质过硬的榜样。我坚信,党员带好头,群众跟着走,发展上层楼,百年铸成就。

生命重在精神的延续 现在,有些媒体说:“老书记去世了,华西村将告别‘吴仁宝时代’。”我想说,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老书记用毕生奋斗锻造出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老书记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为亲、为友、为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永远不会结束。而且,这种精神和要求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和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脉搏里,被继承、被汲取、被发扬,它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信仰、开拓进取。

心中有百姓 我常常在想,老书记只是一个农民,为什么去世后那么多人怀念他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人们怀念他,是因为老书记一辈子心中装着百姓,只要你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会有你。

真正的英雄 其实,华西老一辈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无到有,从贫到富,凭着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走出了华西这条独具特色的共富之路。我们现在无非是在他们创造的基础上,做一点分内事。

什么是伟人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同志在给老书记写的报告文学中,把标题定为《我们可以称他是伟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伟人呢?我过去认为,只有开天辟地的人才能称为伟人。老书记过世后,我想了很多,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三点,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名伟人。第一,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就是伟人;第二,一个能留下自己思想的人,就是伟人;第三,一个能把幸福留给别人的人,就是伟人。

我的奋斗目标 老书记身上好的东西,我要先学。我给自己定位了“三个一”:一是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从今年开始,我不拿奖金,只拿基本工资;二是我有“一个理想”,把华西打造成一个“城镇化的旅游城,宜居化的生态城,现代化的新市城”;三是我有“一个心愿”,老书记过世后,我们村内有的同志提出来,以后不再叫我“新书记”,叫我“吴书记”。我的意见是,还是叫我“新书记”。一是听起来比较亲切,二是我的工作才刚起步,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对我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期待有一天,村民们也能喊我一声“老书记”,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吴协恩同志的这些体验、经验、思维和理念,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同心共铸伟大“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作为“天下第一村”的带头人,吴协恩鼓舞和激励着无数基层干部生成正能量、创造正能量、依靠正能量,共同铸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图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丽的、幸福的、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中国农村需要更多的华西村,也需要更多像吴协恩一样的农村基层干部。

http://www.cnepaper.com/jyrbszb/html/2013-07/12/node_7.htm